上一页|1|
/1页

主题:刘轩·学习香港·“公屋”曲线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

发表于2007-08-22
刘轩·学习香港·“公屋”曲线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
 
昨日,得知六部委积极学习香港解决保障性住房办法,在大陆移植香港“公房”模式曲线解决国内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虽然该计划尚处于前期研判阶段,假如落实政策一旦执行,那么对于大陆住房刚性需求市场将是一个有效的缓冲。刘轩认为:这也是政府建立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之一。
 
经过笔者反复几次阅读《抑制楼市过热六部委会战公屋》消息。刘轩发现三个观点:承认刚性市场需求决定房价;积极学习探索解决住房办法;增加供给方式疏导地产市场。
市场决定价格
我们处在商品经济时代,在这样的前提下商品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即由供给关系维持价格体系。价格是否合理或者是否平衡,这是由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多少和市场需求缺口所决定。今年上半年,我国70多个大中型城市的房价同比增长比率为5.6%。由此得知房子的供给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市场的缺口得不到有效供给,因此造成房价一路攀升,所售项目一路飘红。
由于房价逐年的提升,而且某些城市的房子一度脱销,当然不排除有炒家投资,但是事实上市场中的各类数据都可以反映出一个现实问题:市场的刚性需求很大。无论是城市化进程,还是城镇人口迁徙至城市,我们不得不承认社会上存在大量的中低收入人群在商品房市场中寻觅自己的家。
探索解决办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和谐社会,对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来说,绝对不是口号。它是一项现阶段强有力的国策。自1998年中国内地住房制度由高度福利化向以市场为导向的住房制度改革以来,内地已逐步建立了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住房新体系,但是最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进展相对滞后,虽然早在1999年4月,政府部门就已出台《城市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希望通过廉租房计划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在农村实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城市中着力解决市民住房问题是一项政府工程。当政府工作者在探索解决保障性住房的路上,发现香港“公屋”开发模式,积极展开工作,试图引进香港模式运用到建设和谐社会道路上去。“以房养房”的住房社会保障体制不但使低收入者有其屋,且起到调控房价作用。“低收入者有其屋”,香港公营房屋(简称“公屋”)制度,解决了30%以上、约200万人口的居住问题,被世界公认为有效保障居住的典范。可以印证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并没有造成贫困者无家可归的社会问题。这一有着50年历史的制度,包含如下要素:政府的绝对主导、相关法律和部门的完整配套、成功的运营策略等。内地廉租房制度刚刚起步的今日,不少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了香港的经验。
增加供给方式
在目前政府的规划中,两限商品房将和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一起逐步构建起一个供应总量较大的住房保障体系。如今,以建设部为龙头组建的六部委会战“公屋”计划,旨在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住房保障,也是试探从供给方式入手着力解决实质性问题。
2007年住房保障工作将有两个转变:一是投资重心由经济适用房建设转向廉租房建设投资,改变廉租房投资比重过低局面;二是酝酿经济适用房制度改革上的大突破,探索经济适用房保障制度的其他实现方式。
8月14日,建设部首次明确两限房将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对于8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作出解读。根据新的规定,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将明确纳入未来地方政府职能范畴并列入政绩考核范围内;与此同时,保障措施的具体标准将由各地参考设定,并规定今年年底前完成发展规划并上报建设部备案。《意见》出台后,与住房保障相关的配套政策正在加紧制定出台,各项配套政策都已有明确时间表。
其中,建设部将会同民政部制定《城市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根据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在今年10月完成。同时,《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管理办法》、《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将于年内修订完成。
央行会同建设部、财政部制定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办法,根据各地廉租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情况,研究提出金融支持方案,在今年10月底完成。
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落实制定廉租房建设、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租赁的税收支持政策,今年10月底完成。
 
虽然“公房”计划是政府选择曲线解决住房问题的办法,但是面对国情这也算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折中的办法。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