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国现代化的最主要目标是什么(转载)

发表于2008-03-19
读了刊登在2008年3月6日<南方周末>上中国农业专家李昌平先生的文章〈指望资本家救小农是靠不住的——中国农村现代化应走日本而不是菲律宾道路〉得出了一个中国农业现代化,或者说是整个经济现代化的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也就是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整个经济现代化的最主要目标是什么?

文章中否定了走菲律宾的农业发展模式,即通过城市资本下农村,也可以提高农业产值,实现农产品市场繁荣,和农村公路和建筑的硬件建设。但马上就会转化出五大问题:“农村问题快速转变成了城市问题,农民问题快速转变成了工人问题,失业问题快速转变成了社会问题,经济社会问题快速转变成了政治问题,国内城乡矛盾快速转变成了国际贸易摩擦。”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对照这五大问题,就能够得出中国目前已经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这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农民依然贫困。

所以张炎夏教授指出的中国的三农问题,就是一个农民致富问题,所有三农政策必须围着这个问题转,离开了农民致富的三农政策,都不可能是有效的。这个观点是非常地精辟的。因此,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只有一个标准,就是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标准。

这就是文章中所指出的日本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在土改的基础上,在限制大资本下乡的同时,扶持小农组织起来——建立以金融合作为核心的综合农协,变传统小农为组织化的现代小农,包括金融保险在内的农村经济都由农民协会主导发展,农民不仅分享种植业、养殖业的收益,几乎分享了农村金融保险、加工、流通储藏、生产资料生产供应、技术服务、农产品超市和土地非农用等诸多方面的绝大部分收益。”

张教授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实践中,他们公司的所有的职能,农会和农产品协会都能够替代,这样,其利益就完全可以归农民所有。比如张炎夏教授在上海金山区廊下镇的农业实践的要点之一,就是“由农民来分享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利润”。但在廊下是通过政府和民企来实现这一目标,而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非赢利的农会和农产品协会来组织农民自己实现这个目标在这里,政府应该乐当配角,组织和鼓励农村大学生来进行这一农村实践。从〈南方周末〉文章中的数据:“中国农村经济占GDP总量的12%弱,其中种植业和养殖业大约占5%左右,只有这5%是农民的,其余都被非农民占有了。”也就是说如果中国农民能够完全占有包括农产品流通利润在内的全部农业产值的话,他们的收入一下字可提高140%,达到原来的240%。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数据。再加上农业的其他发展,包括农业人口工业化等。这将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有非常大的尝试价值的发展模式。

如果我们把这个农业现代化的观点逻辑推理到中国整个现代化的目标和标准是什么?同样,就就是一个标准:就是“绝大多数民众的致富问题”。如果我们依靠外资和单一的资本积累措施,中国完全也能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比如中国前期单一追求GDP,表面上国民经济也能够繁荣,但是问题是大多数民众,特别是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依旧贫困,最终就是菲律宾和南美各国的结果:经济不可能持续高速发展,就算是发展了,也不可能是“以人为本”的。

综上所述,中国的经济整体现代化的最根本、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必须造就一个占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群体,也就是大多数民众的“共同富裕”问题。所以,“共同富裕”不但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理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核心理论,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问题。
发表于2008-03-20
什么时候能达到啊
上一页|1|
/1页